通达AI+MCP协议:构建合同管理全流程自动化体系

2025-05-07     共 374 人次阅读此新闻

融入新质生产力,重构合同管理智能范式

在新经济时代,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借助智能技术,突破传统瓶颈。传统的合同用印审批和归档流程中,存在大量重复、机械性的工作,员工需手动将合同PDF扫描件从本地上传至OA系统,并完成流程转交和归档操作。这种“数据孤岛+人工搬运”的模式,随着业务量的增加,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,导致流程效率低下且易出错。

模型上下文协议(即MCP协议)是专为高效获得模型所需要上下文信息而设计的通用接口,类似于为AI大模型提供的即插即用的通用、标准化、开放性接口(类似usb-c端口),它通过相同的协议同时处理本地资源(例如数据库、文件、服务等)和远程资源(例如OA等)。通达将MCP深度融入OA系统,基于MCP协议实现AI、本地文档和OA系统的有效衔接,让AI可以连接本地文件和OA业务流,从而实现共同处理,形成协同操作,实现合同归档、文件审阅等全链路业务流程自动化。

智能检索与自动定位:全链路自动化文件调度

以往,合同归档过程中,员工需在本地电脑手动查找、筛选盖章后的合同PDF扫描件,不仅耗时费力,还易因人为疏忽导致文件遗漏或错选。如今,依托AI+MCP标准化协议,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指令,AI大模型即可自动激活文件检索工具,在本地精准定位目标合同文件并识别盖章PDF扫描件。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,全流程实现自动化调度,显著提升合同检索的准确性与效率,从根源上避免了人工查找带来的错漏问题。

智能解析与流程联动:本地文件与OA待办的智能匹配

以往,合同归档时,员工需在本地电脑中手动查找盖章后的合同PDF扫描件,并与OA流程待办工作中的表单字段逐一核对后上传,操作繁琐且易因信息错配导致流程卡壳或数据失真。如今,通过AI+MCP标准协议,系统能自动识别本地文件中的关键信息,并与OA流程待办工作的表单字段进行智能比对,无需人工核对,自动校验一致性,确保本地合同与OA流程的信息无缝对接,彻底消除因人为错配导致的流程延误或数据偏差,实现全链路智能联动。

自动上传与流程流转:全链路自动化无感推进

以往,在合同归档过程中,需人工点击待办工作并通过表单控件手动上传盖章后的合同PDF扫描件,同时手动转交流程节点,大量机械操作依赖人工,效率低下且易出错。如今,借助MCP的工具调用能力,系统在识别合同PDF扫描件后,能自动进行智能匹配与上传,实现合同从本地系统到OA系统的数据传输,并在上传成功后自动转交至下一步骤,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流程状态的无缝更新,大幅提升业务流转效率。

双端智能归档:构建合同数据“双向数字档案库”

以往,合同归档中本地存储与OA系统割裂,人工分类易出错且追溯困难。如今,依托AI+MCP标准协议,实现双端自动化智能归档:本地端自动按归档日期创建文件夹,将已上传OA流程的合同PDF扫描件移动至对应目录,并修改文件名增加OA流程流水号前缀,建立唯一索引;OA系统端,合同自动归档至OA知识库,流程表单、附件等按年度或字段创建目录,支持字段映射,形成结构化数据资产库。双端归档确保数据实时同步、规范统一,为合同追溯和分析提供标准化基础,推动合同管理从“分散存储”升级为“智能资产沉淀”。

通达AI+MCP:构建企业合同管理新价值体系

· 管理升级: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的范式跃迁

AI+MCP通过实现合同归档的标准化与全链路自动化,消除人工操作的随意性,提升流程的合规性与审计透明度。双端智能归档为管理层提供实时数据支撑,推动决策从“经验判断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,构建起精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。

· 效率革新:释放人力价值,激活核心生产力

全链路自动化取代人工机械操作,员工无需再从事文件查找、附件上传、流程转交等重复性工作,转而专注于合同风险评估、商务策略优化等高价值任务,业务响应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,释放企业人力潜能。

· 成本优化:技术赋能下的降本增效组合拳

人力成本显著降低,减少对专职归档人员的依赖,降低用工和培训成本。同时,智能解析与校验机制几乎消除了错误风险,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。

· 生态构建:打造开放兼容的智能办公新图景

作为开放标准,MCP能够与主流AI模型和企业自有系统无缝对接,有效避免技术壁垒和重复开发的问题。通过构建“AI+OA”全场景生态,MCP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技术领先,并增强其生态扩展能力。